或許我們都高估了打車軟件 |
編輯:無錫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或許我們都高估了打車軟件 |
![]()
說起一家獨大,打車軟件的龍虎斗一直在繼續。鐵哥最近打車一直在與出租車司機師傅在聊打車軟件的利與弊。多位師傅表達不同觀點:有50多歲老師傅堅持用打車軟件認為能賺錢,能有效減少空車率,也有師傅從來不用打車軟件,覺得用軟件趴活老得等不如街上找活干脆……眾說紛紜
?
今天鐵哥與以司機師傅溝通覺得有點意思,特與大家分享。以下為聊天實錄:
?
我們公司禁止用任何打車軟件,不安全。司機開車都是帶著身家性命在玩,要對乘客和自己的負責。
這邊開車車那邊還要留意打車軟件的聲音,還要去查看地址,按手機搶單。多不安全,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公司已經有多起事故都是由司機開車搶單引起的,公司就禁止用打車軟件了。我沒意見,司機就應該老老實實開車,不能分心,這才是咱的職業道德。
?
打車軟件我用過,但不多,現在我覺得沒什么用。表面上各個公司都給不同好處,但司機為了搶單浪費不少時間。比如我要是搶單,可能這個地方離我還有兩公里我就要空駛過去,還會出現車到人走了的跑單問題。除此,我空駛以及搶單的時間如果在大馬路上跑也能拉不少單子。有人說,用打車軟件可以選擇多跑遠活大活,但我覺得也不一定劃算。大街上我跑三公里內的小屁活,三公里均價每公里三塊五,運氣好空駛時間會非常短,當然這要經驗準確在好時間找好地方。我為了搶長途錯過小活,只等大活,可能一小時拉個六七十塊錢的。我一小時拉屁活也不比他少。不要光看大活賺的多,也要看看為了大活放棄的屁活。大活每天就那么多,用打車軟件大活量不會多,還會有那么多司機在搶著,搶不到就得干耗時間。
?
像我們開車的開單班的不愛用打車軟件(12小時出車時間),就12個小時時間寶貴著呢,都不愿意為了等活讓車干等著,
浪費時間就浪費錢啊。開大班(連續24小時出車)的用的多,連續出車一天一夜累了困了找地方瞇瞪會就把打車軟件打開等活。反正都要休息,就把休息時間利用起來等活。
?
用打車軟件收入增加沒那么玄乎,我真正用的比較每月刨下各種開支加上打車軟件公司獎勵的也就多幾百塊錢。打車軟件表面多給了我們幾塊錢,但我們如果為了這幾塊錢死等搶單可能損失更大?,F在開出租的兄弟們聊,發現用打車軟件之后空駛率反而高了,大家都在等大活,機會成本增加了。
?
我是不贊成過分推廣打車軟件的,馬云說的對,年紀大的怎么打車。
資源過分向年輕人傾斜如何保障老年人以及有相關障礙人士的權益。我岳母不會用打車軟件,下班高峰出門打車,愣是半小時沒打到車,我想也難怪,大家都在這附近貓著用打車軟件找活呢,沒心思理你老太太。社會資源分配還是要照顧到多方利益。
?
打車軟件用支付寶支付最多,乘客說是方便。有次一小姑娘用微信打到我的車,說是微信支付沒綁定路上又用來往做了一次,我現搶?,F在究竟是什么情況,我不知道,但獎勵幅度變小之后各自差不多。我們開出租的感覺這么燒錢沒什么用,乘客沒那么強信任感,誰便宜用誰,貴了就撤。
?
以上內容均是鐵哥與司機師傅的聊天實錄。其實不難看出,打車軟件爭斗至今我們都在津津樂道所謂的意義、入口、模式卻忽略了司機師傅們的真實看法以及中間遇到的實在問題,打車軟件的意義也在不經意和經意間被有意和無意的夸大。尤其阿里與騰訊不斷在此領域燒錢,使得打車軟件領域迅速寡頭化,使得該領域成為今年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但繁華之下我們要看到盛世可能隱含的危機,這是最值得注意的。
?
猶標題所言,或許我們都高估了打車軟件。
|
上一條:奔馳GLA入門級車款曝光 | 下一條:專訪艾瀟斯柯達市場經理史慶 |